酱油拌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 老臣文和 关羽集将,糜汉,酱油拌历史,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曹丕与夏侯霸君臣对视的那一刹那,曹丕的诏令正要发出,但可惜这时却有一位大臣出来对曹丕建言道

「臣窃见陛下脸有喜色,欲独以霸攻糜贼乎?

今者武当,城防所依,目前就霸有此志,势不独行,当合诸将并进。

糜贼兵有数万,虽正卒远逊,然守城不可以辅卒乎?

糜贼善用兵,浩荡天兵来临,却终无所动,彼岂自毙之人?恐欲诱我深入,有所计划而已。

今霸虽有胆气,然兵者凶事也,若贸然进兵,实乃以求侥幸自投死地耳!

大军一动,胜负难料,贼军士气正盛,臣恐偏将军虽有灭贼之心,却反为贼所算,万望陛下三思之。」

出来向曹丕建言的这人是董昭。

董昭是跟随曹操多年的老人了,在曹操在世时就对他的才智多有欣赏。

在当初郭嘉死后,曹操任命董昭为丞相祭酒作为他的心腹谋臣。

当董昭出来向曹丕建言后,就算曹丕求胜心切,但是他在听到董昭的建言后,脸上却流露出犹疑之色。

先不谈董昭说的有没有道理,单单是董昭的地位就不一般。

虽然董昭在曹操在世时只是担任丞相祭酒一职,但是三国时期的官职不是单纯按地位划分高低,主要是看掌握的实际权力。

祭酒一职掌握全军司法,又掌管一军的情报汇集,可谓是权力非常之大。

所以在曹丕继位之后,立马就将董昭任命为将作大匠,成为大魏的九卿之一。

而且当初曹操称公时遭到以荀或为首的大臣反对,是董昭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威望,为曹操弥平他称公舆论上的不利影响。

他还为曹操称公提供了一切理论支持及具体步骤,可以说董昭是力劝曹操称公的第一功臣,所以董昭的地位在魏国中是十分高的。

对于这样又有才智,地位又高的老臣的建言,曹丕不可能会忽视。

而在夏侯霸听完董昭的话后,他脸上却浮现怒色。

在董昭的建言中,对于曹丕他是语带尊敬的劝谏,对于夏侯霸他言语中可是有着贬低的。

非如此,董昭觉得不足以打消曹丕的求胜之心。

面对董昭的贬低,性格刚勐的夏侯霸当然会感觉到愤怒,但是他却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毕竟他目前身上并无战功在身。

没有战功,当然就没有说服力。

董昭也看出了夏侯霸对他的不满,但他却不在意。

现在大魏的政治格局,不是如曹操在世时一般宗亲一家独大了。

在今年随着各地开展九品官人法以来,出身各大世家的青年才俊逐渐开始占据地方及中央的各项要职。

就连军权,亦不是没有士族出身之人开始染指。

而随着曹魏宗室第一大将曹仁的死亡,更在无形中大大加快着这个进程。

曹仁的死亡对大魏,对曹丕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但对于一直被曹魏宗室压制的士族来说,在某方面未尝不是个好消息。

现在身为曹魏士族领袖之一的董昭,还真的不怎么畏惧夏侯霸。

更何况他说的是事实,虽然现在夏侯霸亦是偏将军,但此偏将军非彼偏将军。

而随着董昭率先出来对曹丕建言,大堂中的大部分大臣脸上亦流露出劝阻之色。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本来就反对曹丕亲征。

再加上他们大多数是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老臣,经验之丰富非曹丕与夏侯霸可以比拟。

所以他们心中是很担忧曹丕的贸然出兵的。

于是就在董昭

建言后不久,又有一位重量级的大臣开始起身。

这位大臣观之年岁至少在古稀之年,他的须发皆已经发白,他的脸上更是满布着老人斑。

当这位大臣站起身时,他的身体颤颤巍巍的,好似下一刻就会跌倒在地。

但就是当这位处于风烛残年的老者站起身时,大堂中本来想要起身建言曹丕的大臣,却纷纷打消了起身的想法。

大堂中的大臣用复杂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位老者,他们的眼神很复杂。

有忌惮,有不屑,有敬佩。

尽管每位大臣对这位老者的想法都不相同,但是他们在看到这位老者起身后,心中都浮现出一个想法。

他若劝阻,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曹魏大臣们对这位老者有着这种信心,实在是他的身份太过特殊。

这位老者便是时任大魏太尉的贾诩,贾文和。

因为李傕郭汜之乱,这个名字在大江南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年曹操起兵时,他的帐下有五位谋士对他的帮助最大。

而在不久前程昱因病去世后,那五位谋士就只有贾诩存活当世。

在后世成书的《三国志》中,贾诩可是与荀或、荀攸一同并传的,可见他在曹魏谋臣中的地位。

从早年的效力凉州到后来投奔曹操,贾诩可谓是参与了三国中前期一切着名的大战。

在他的从军经历中,虽然他献计的次数不多,但却从来没有失误过。

听之则成、不听则败,这便是世人对贾诩的看法。

因为贾诩的过往,再加上他的资历在一众曹魏大臣都十分高,所以当他站起来那一刻,就连曹丕的脸上都浮现意动之色。

但是贾诩站起来后,他第一时间却并没有向曹丕建言。

他只是拄着一根拐杖,缓缓地走向司马懿。

司马懿看着句偻着身体的贾诩向他走来。

虽然贾诩如今是一位好似下一刻就会挂掉的老者,但是司马懿却在无形之间,感觉到贾诩似乎像一座大山一般像他压来。

甚至当司马懿看到贾诩那一双浑浊的双眼时,他好似从那深沉的浑浊之下,看出了非同一般的神采。

藏得深,不代表没有。

当贾诩来到司马懿身前时,司马懿在贾诩的压迫力之下,不自觉地往后退了一步。

就算是六十岁的晋宣帝遇上七十岁的贾诩,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何况现在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司马仲达呢?

只是贾诩并不是有心针对司马懿,所以他在司马懿身前及时站住,并没有继续前进。

站住身形后,贾诩微微抬头看向司马懿,他问司马懿道

「糜旸可谓知兵?」

司马懿不知道贾诩为何问他这句明显是废话的话,但面对着贾诩的询问,司马懿还是老实地答道

「当然。」

司马懿的回答是众人的共识,他无须为糜旸遮掩,况且他若是说糜旸不知兵,那不就是在拐着弯骂曹仁是酒囊饭袋吗?

见司马懿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贾诩好似后知后觉一般,他又看向司马懿问道

「知兵之人又居于城池之中,若想不让敌方探清己方兵力,实在是轻而易举之事。」

「但是现今糜旸明知大魏天兵即将来临,却反而让仲达轻易探知他之兵力虚实,真是怪哉!」

贾诩的声音很是苍老,但是当他苍老的传遍大堂的时候,在场的诸位大臣好像脑海中的某个疑团被瞬间拨开。

特别是司马懿。

作为既有智谋又亲眼目睹糜旸将

大军调走的人,他对贾诩的话反应最快感触最深。

是呀!

按照常理糜旸明明知道大魏的大股援军会马上到达,在这个时候他纵算要调兵回援汉中,难道不是应该暗中行事吗?

有着汉水的存在,糜旸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敌军大部即将到来,反而将自身兵力不足这一点暴露出来,这是糜旸会做出来的事吗?

之前就连司马懿在平原上,都能想到用马尾绑上树枝的方式,来让别人无法探清他所率大军的真实数量,更何况如今糜旸还有着城池的依托。

之前一众魏臣包括司马懿,只是觉得在曹真围魏救赵的情况下,糜旸抽调大军返回驻防汉中乃是应有之义。

但就是这种逻辑上的应有之义,却让他们忽略了这一点。

大堂中曹魏众臣因为贾诩的一语中的,马上快速的思考起来。

就连曹丕,亦在思考之下明悟了什么。

贾诩方才的话语虽然是在问司马懿,但他实际上是借助问司马懿的方式,在提醒着曹丕。

当贾诩见曹丕的脸上已然浮现思索之色后,贾诩方才转身看向曹丕一拜道

「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重敌,从不敢轻视之。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

平地无险,向来艰难,若当深入,当思后路,兵有进退,变化无章。

轻军下武当,至深也;糜贼善用计,至疑也;一军无伴而行,至危也。

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臣窃为陛下惧之。

贼有城池所依,后路无忧。然我军若有漏失,危难将至。

天兵方至,当以稳为主。就不破贼,亦可守疆。奈何乘危,不以为惧?

况十月将近,陛下忘襄阳之关羽乎!」

在贾诩前半段的建言之时,曹丕的脸色还能保持冷静。

但是当贾诩提到关羽的名字时,不仅是曹丕,在座的群臣脸上都大变。

刘备名将,非只糜贼也!

那个威震华夏,之前将一众魏将打的不要不要的关羽,可还是一直按兵不动着。

难道关羽是不知道如今糜旸的大军在武当吗?

难道糜旸会忘记通知关羽他大军的动向吗?

因为西城一战,曹魏上下君臣的目光都集中在糜旸身上。

他们却忘了在荆州,还有一位盖世名将手握数万大军在虎视眈眈着。

之前曹魏众臣都以为关羽之所以迟迟不出兵,乃是因为目前正是南方的秋收季节。

糜旸若不是俘获数万魏军用来收割种植粮食,再加上得到了武当城中的大量粮草,甚至还未等曹丕援军到来,他恐怕就已经退兵了。

不能说曹魏众臣之前的判断有误,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一件事。

现在是九月底,想来荆州的秋收大多都已经结束。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是随时可能出兵的。

甚至若是细细思之,糜旸在故意示弱,可能为的就是吸引曹魏援军的所有注意力,好为关羽的进攻樊城提供良好的条件!

曹操去世不久,他在世时收集的名臣良将大多还都在世,他们的智商可都是在线的。

现在在贾诩的点醒之下,他们若是还不能反应过来的话,那便是太轻视他们了。

在贾诩的点醒之下,在场的曹魏大臣,马上就对目前的局势做出反应。

第一要务,便是要派出一部分大军前去支援樊城。

尽管目前樊城有着曹休的驻守,尽管目前樊城还未有军报送来,但凡事做出准备总是不会错的。

反正目前大魏的兵力

是足够的。

虽然曹丕目前手中的大军只有八万左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能召集的大军只会越来越多。

要知道在历史上的不久后,曹丕甚至可以在淮南一带,单单征召起十万正卒做武装。

这便是曹魏的国力。

曹丕用感激的眼神看向贾诩,当年在他的帮助下,自己成功击败曹植登上太子宝座。

现在他又在贾诩的帮助之下,可能避免了犯一次大错。

贾诩察觉到曹丕感激的神色,但他并没有浮现居功的神色。

他只是在对着曹丕一拜后,便又默默地回到自身的坐席上。

听着大堂中各位大臣的建言之声,贾诩知道接下来已经不需要他了。

当初曹丕意欲亲征的时候,是贾诩破天荒的毛遂自荐要跟随在曹丕身边。

虽然在曹操称王以来,他一直在韬光养晦。

但他韬光养晦是为了自保,现在主动跟随曹丕南征,也是为了自保!

敌人都快打到中原了,他不能再继续划水了。

至少在他死之前,曹魏的大局要稳住。

南郡,襄阳城。

在大将军府中的关羽,抚髯看着糜旸送来的最新奏报。

奏报中糜旸向关羽言明,曹丕的援军即将来临。

而他会使计拖住曹丕的大部分兵力,好让他攻打樊城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得到糜旸的这个奏报后,关羽不停地抚髯微笑。

关羽其实比刘备还早一些知道西城之战的结果,这当然是他这个好女婿主动汇报给他的。

只是之前因为秋收在即,所以哪怕关羽在得知好女婿取得那番战果后不禁感到心情澎湃。

但是因为有着襄樊之战的教训在,所以关羽是不会再让自己冒着缺粮的危机发动一场大战的。

因为客观条件,他也只能等着秋收结束。

毕竟他若想北伐,要打的第一场仗便是攻城之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粮食问题更是首要。

现在荆州的秋收大多已经结束,是他出兵的时候了。

关羽收起糜旸的奏报,然后他恢复威严的神态,对着一旁的廖化命令道

「召集诸将营中议事!」

廖化听到这句话后,脸上浮现兴奋之色,马上就离开召集诸将去了。

在廖化走后,关羽本想站起身来穿上战甲,但是突然之间他感觉到有阵头疼感袭来。

这阵头疼感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关羽并没有太过在意。

这是之前他的额头为庞德射伤后,因为当时担心军情没有好好修养所留下的后遗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疼痛感近来越发频繁了。

军情要紧关羽顾不上这些,他在穿好铠甲后,便迈着大步朝外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清穿:四爷的咸鱼贵妃宠冠六宫!

溶豆花花

神魔时代之第一仙使

昶雨阁下

天师道途

张飞渡河

斗罗之独孤博的人生模拟器

雪中英落

如初似锦

莫西凡

从十倍张三丰天赋开始

不在天涯